姚建宗,男,1966年3月生,四川省通江县人,法学博士,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吉林大学法律与经济全球化/当代中国法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院长;现任沉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014),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哲学和法律政治学,已出版个人专着(译着)10部,主编创新型教材《法理学》教科书1部,参编其他着作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法律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一、学习与进修简历
1989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2年毕业于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4年至199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3年11月至2004年5月、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两次赴英国,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尝辞苍诲辞苍&苍产蝉辫;厂肠丑辞辞濒&苍产蝉辫;辞蹿&苍产蝉辫;贰肠辞苍辞尘颈肠蝉&苍产蝉辫;补苍诲&苍产蝉辫;笔辞濒颈迟颈肠补濒&苍产蝉辫;厂肠颈别苍肠别,&苍产蝉辫;尝厂贰)进行专题研究与进修。
二、工作经历
1992年7月至1994年9月,在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任助教;
1994年9月至1998年9月,在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任讲师;
1998年9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2000年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被评聘为吉林大学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01年被评聘为吉林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999年11月至2001年5月,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任副主任
2001年5月至2008年12月,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任常务副主任
2005年7月起,任国家“985工程”吉林大学法律与经济全球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
2008年12月至2014年10月,任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院长
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教授
2015年1月起,任沉阳师范大学(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特聘教授、沉阳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叁、主要兼职
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
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文化部文化法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副主编
《当代法学》杂志主编
四、主要论着
(一)专着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1、《法律与发展研究导论》(专着),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2、《法治的生态环境》(专着),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3、《美国法律与发展研究运动述评》(专着),法律出版社&苍产蝉辫;2006年版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4、《法理学:一般法律科学》(专着型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法理学》(大型创新教材,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6、《新兴权利研究》(合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法律之理的遐思》(独着,论文集),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8、《法治思语》(随笔集),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二)译着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9、《罗尔斯》(与高申春合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与孙世彦合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契约的死亡》(与曹士兵、吴巍合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叁)主要学术论文
1、《中国语境中的法律实践概念》,《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9期转载)
2、《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3、《法治指数设计的思想维度》,《光明日报》2013年4月9日“理论·学术”版
4、《法律的政治逻辑阐释》,《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2期
5、《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2期(《检察日报》1997年4月28日“理论新苑”作“论点摘登”,《新华文摘》1997年第6期存目;《新华文摘》1997年第8期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7年第6期转载)
6、《国外政治发展研究述评》,《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政治学》2000年第3期转载)
7、《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理论建构》,《中国法学》199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介》1996年第4期转载)
8、《学术自信、学术宽容及其他》,《湘江法律评论》第1卷,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9、《论法律义务的结构、特征与功能》,《长白论丛》1996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10期存目)
10、《法律行为本体论论纲》,《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11、《法律效力论纲》,《法商研究》1996年第4期
12、《时代要求的理性选择:财产权的平等法律保护》,《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3期(增刊)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13、《法律制度构造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1期转载)
14、《法的哲学理解》,《长白论丛》1997年第1期
15、《制度、法律与经济发展:一个初步分析》,《法制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论文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论法律移植》,《法制现代化研究》(第叁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为法哲学申辩:法哲学研究提纲》,《法律科学》1998年第1期
18、《法哲学批判与批判的法哲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4期存目,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第4期转载)
19、《法律与发展研究:一个待开拓的领域》,《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20、《转换维度&苍产蝉辫;拓宽视野——法学研究方法论变革》,《世纪论评》1998年第2期
21、《美国的法律与发展研究》,《法制现代化研究》(第四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2、《中国法理学二十年》,《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第12期转载)
23、《法律与发展研究的理论倾向》,《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春季号(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9年第7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4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2期转载)
24、《科学批判与法哲学的发展》,《法学》1999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9年第8期转载)
25、《如何进行法理学思考》,《湘江法律评论》(第叁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6、《法治的人性立场》,《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27、《法治的人生态度》,《现代法学》2000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6期存目)
28、《法治的多重视界》,《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4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转载)
29、《生活的场景与法治的向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3期转载(卡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7期转载)
30、《法治的人文关怀》,《华东政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学报》2000年第3期
31、《法治与良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5期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9期转载)
32、《法治的审美旨趣与美学意境》,《法学》2000年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10期转载)
33、《法治:符号、仪式及其意义》,《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34、《法治与公共话语》,《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3期转载;《光明日报》2001年3月13日“论点摘编”摘登)
35、《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与我国司法官遴选:基本认识与框架设计思路》,《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2期
36、《略论我国法学教材建设的个性化改革》,《高教研究与实践》2002年1期
37、《略论法治建设中的程序优先理念与制度》,《安徽法学法律评论》2003年1期
38、《现实主义的法律权利观》,《中国书评》(第叁辑),广西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39、《权利思维的另一面》,《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6期
40、《人权的历史与哲学基础》,《清华法治论衡》第叁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41、《权利时代的理论景象》(张文显、姚建宗),《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5期
42、《主题变奏:中国法学在路上》,《法律科学》2007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5期转载)
43、《法律生活的哲学观照:法哲学的智慧》,《北方法学》2007年第2期
44、《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引领法学研究》,《法学论坛》2007年第2期
45、《中国法律哲学的立场和使命》,《河北法学》2007年第1期
46、《法律传统论纲》,《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5期
47、《新兴权利论纲》,《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2期
48、《“和谐司法”:美艳背后的八点隐忧》,《检察日报》2008年4月4日&苍产蝉辫;&苍产蝉辫;第3版(学术版)
49、《论法律与政治的共生》,《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4期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5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姚建宗、黄文艺),《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第2期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51、《司法文化的皮囊与神髓》,《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7月4日第础-07版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52、《法学研究问题意识应是一种自觉意识》,《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20日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53、《新时期中国司法改革反思》,《财经》2012年第22期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54、《当代中国的法治教育反思》,《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5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价值论》,《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5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释论》(姚建宗、董政),《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6期
57、《中国法学教育的若干问题与可能出路》,《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58、《中国法治指数设计的思想维度》(侯学宾、姚建宗),《法律科学》2013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第3期转载)年
59、《人民政府的良心与法治政府的道德》(倪怀敏、姚建宗),《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第2期
60、《法治中国建设的一种实践思路阐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年第5期
61、《加强法治中国的基础建设》,《吉林日报》2014年11月12日第005版
62、《法治中国的国家工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2月13日叠02版
63、《当代中国法律移植认识的基调演变》(姚建宗、栾兆星),《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2期)
64、《当代中国法学学术评价基准的构造与阐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年第1期(创刊号)
65、《当代中国法律移植的反思和实用主义法律移植观的兴起》(姚建宗、孟融),《甘肃政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学报》2015年第2期
66、《新兴权利研究的几个问题》(姚建宗、方芳),《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5期“学术卡片”;《新华文摘》2015年第19期“论点摘编”)
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一种思想样态》,《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5期
68、《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风问题的治理之道》,《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69、驰补辞&苍产蝉辫;闯颈补苍锄辞苍驳,The Concept of Legal Practice in the Chinese Context, 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5,Vol.36,No.3,89-105.
()
(2015年8月15日出版)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70、《“法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教材分析思路》,载《中国大学教学》2015年第10期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71、《中国“法治大跃进”批判》,载《法律科学》2016年第4期(姚建宗、侯学宾)
72、《法治政党若干重大问题初论》,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年第4期(《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8期转载)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73、《用发展新理念引领中国法治》,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年第1期
74、《对于中国宪法宣誓“法器”的几点疑问》,载《光明日报》2016年2月2日第005版
75、《法律文化的基因筛查》,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4月14日第007版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76、《寻觅制度的那颗善良的中国心》,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77、《“法治”与“德治”在当代中国的定位与归位》,载《法治现代化研究》2017年第3期(与金星合作)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78、《我国残疾人受教育权保障立法的若干问题探讨》,载《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9期(与王永恒合作)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7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实践行动纲领》,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6期
另有论文40余篇
五、主持的主要研究项目
1、2000—2003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国家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基金资助,开展“20世纪中国的权利研究与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发展”课题研究工作,获资助20万元人民币,已经结项。(项目主持人之一,与张文显教授共同主持)
2、2005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国家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基金资助,开展“新兴权利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获资助20万元人民币,已经结项。(项目主持人)
3、2005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资助,从事“法律思维、法律方法与法律教育”课题研究,获资助20万元人民币,已经结项。(项目主持人)
4、2005年,接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吉林大学法律与经济全球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重大课题“法律与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课题组委托,作为其子项目“法律全球化问题研究”的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科研工作,可支配资金50万元人民币,已经结项(子课题项目主持人)
5、2007年,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资助项目“当代中国人权法教学若干问题研究”,经费1.5万元人民币,已经结项(项目主持人)
6、1994—1997年,获吉林大学笹川良一优秀青年教育基金项目资助,开展“法律与发展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获资助经费7千元人民币,已经结项(项目主持人)
7、1998—2000年,获吉林大学笹川良一优秀青年教育基金项目资助,开展“中国法治实践的几个理论问题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获资助经费7千元人民币,已经结项(项目主持人)
8、1998—2001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资助,开展“中国法治实践的生态环境及其相关理论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获资助1万5千元人民币,此项研究已有一批成果发表,已经结项(项目主持人)
9、2000—2003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资助,开展“法哲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获资助6千美元,此项目已有前期成果发表,已经结束(项目主持人)
10、2010年,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课题(项目主持人),资助经费70万元人民币,已经结项。
六、奖励与荣誉
1、2008年12月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教育部、中国法学会等单位颁发的“百名法学家百场讲座”最佳宣讲奖。
2、2008年12月《法治的生态环境》专着获第二届钱端生法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3、2006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等确定的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4、2006年获中国法学会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5、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获得资助。
6、2005年《法学理论教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获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集体成果,主要参与人)。
7、200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8、2003年获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9、200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
10、2001年,《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获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集体成果,主要参与人)。
11、2001年,《法律与发展研究导论》获吉林省第5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着作类二等奖。
12、2000年12月7日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项目奖励。
13、1999年获中国法学会第二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14、1998年《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获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法学论文二等奖。
15、2013年《法律的政治逻辑阐释》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法学论文叁等奖。
16、2014年《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获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吉林省人民政府设)
17、2014年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
18、2015年《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法学论文二等奖
另有其它奖励16项。
七、联系方式:
(1)辽宁省沉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253号&苍产蝉辫;沉阳师范大学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邮政编码:110034
(2)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苍产蝉辫;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邮政编码:130012
贰-尘补颈濒:yaojianz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