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4日晚8点,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宪法行政法与法制史教研部联合教工党支部举办“永远跟党走 建功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支部成员邢斌文、孟融、姜翰、彭贵才、吕丽、刘晓林、沈寿文、邓勇、刘希烈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会议由支部书记邢斌文同志主持。各位同志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分别发表了学习体会。
姜翰同志认为,总书记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意义非同寻常,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 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吉林大学作为“东北人民大学”也具有这一品格。最受鼓舞的是总书记强调“四个自信”,“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都与中国法制史研究息息相关,对中国法制史研究也是重要的指引。
彭贵才同志表示,在学习了总书记视察中国人民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后感触很深。吉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大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当下中国所有高校应当重视的重大问题。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应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培养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专业性人才,避免走偏路。
吕丽同志认为,总书记的讲话体现出重视青年、重视青年培养、为青年提供发展机会、充分发挥中青年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作用的理念。从中国法制史研究的角度来看,世界各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法系和法律文化都存在着误读、误解、误判,“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是中国法制史学者的责任。
刘晓林同志认为,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见长的高校,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前夕视察中国人民大学,释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体现了党中央、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视,我们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坚持“文化自信”。
沉寿文同志认为,总书记勉励同学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好、在课堂上讲授好,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的研究要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从专业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研究透。我们把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研究好,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邓勇同志认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个人的教学、研究中的体会,印象最深刻的是“立德树人”和“文化自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坚守本分。中国法制史教学和课程思政有密切联系,中国古代的法律谈的最重要的就是要“立德”,明辨善恶,中华法系中能够用于当下“课程思政”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总书记提到“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要在课堂上贯彻这一理念,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学生需要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我们这个时代也特别需要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学教师也要传承“学统”。作为文化大国,我们在“立德树人”中坚持文化自信,是大有可为的。
刘希烈同志认为,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重视课程思政工作,用心沟通,真正把课程思政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作用。
孟融同志认为,我们在高校中有“科研工作者”和“教师”双重身份。从科研的角度来看,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具体要求,即“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我们在研究中要立足中国实际,把中国的理论讲清楚。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总书记也对人民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即“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总书记的讲话是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和激励。
邢斌文同志认为,总书记在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和2017年5月总书记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总书记在“五四”前夕的视察,显示出总书记寄希望于青年、寄希望于青年教师。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向老教授、前辈学习,更好地完成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和科研教学任务,为吉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为吉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的建设、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最后,各位同志互致问候,希望各位老师在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情况下继续注意安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持心情愉快和身体健康,来日再相见!